- 271教育丨浅谈偶像文化 引领向上精神——我校举行本学期第十二周升国旗仪式
- 发布人: 发布日期:2018-11-20
2018年11月19日,我校全校师生齐聚运动场举行2018-2019年度上学期第十二周升旗仪式。
伴随着校园铃声的响起,升旗仪式正式开始。迎着朝阳,学校国旗护卫队成员迈着铿锵的步伐来到国旗台下,全场一片肃静。在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升旗手振臂一挥,鲜艳的五星红旗徐徐展开,在初升的阳光映衬下,在全校师生的注目中,迎风飘扬在滨州行知中学的上空。
仪式之后,学校值日校长齐思敏同学作了题为“浅谈偶像文化,引领向上精神”的激情演讲,在演讲中齐思敏同学从明确偶像内涵、学习偶像精神、弘扬偶像文化三方面出发,希望同学们正确认知偶像文化,让偶像精神留存于学习生活中,让偶像引领快乐成长!
附:值日校长齐思敏同学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浅谈偶像文化 引领向上精神》
提起“偶像”大家都不陌生。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诠释。在爷爷奶奶的心目中,毛主席是他们心中永远的神;在爸爸妈妈眼中偶像可能是三只青春洋溢的“小虎”;而对于我们,“Tfboys”这个组合则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偶像崇拜几乎成为了青春文化的显著标志,甚至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偶像作为一种精神寄托、作为一种崇拜的对象,对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很强的引领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有少数演员艺人无视自己作为公共人物的社会影响热衷于炒作甚至违法犯罪,对社会风气造成了不良影响,这使大家对偶像又有了新的思考,下面我来分享一下我的三点认识:
一、明确“偶像”内涵
谈起偶像大家就可能认为是歌星、影星,甚至有些同学只是盲目的去模仿其外表,但并不知道,再美的容颜总有衰老的一天,而可以让我们永远铭记和崇拜的,只能是那些凭借精神与实力说话的人。在201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有这样一位老人,他是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总工程师,他曾写下“牢记责任和使命,为强国之路保驾护航”的壮志豪言!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其实在我们身边的“我心目中的好同学,好老师”,校园十大杰出学生,或者是在我们班级中的学习标兵、三好学生甚至是我们的父母等等他们同样可以是我们的偶像。
二、学习“偶像”精神
对于偶像的崇拜是要学习他们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他们为社会做贡献,为目标坚持不懈奋斗的精神。在最近结束的2018年女排世锦赛上,中国女排最终获得铜牌,虽然无缘“新三连冠”,但女排姑娘们用生命打出的每一球,那种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是不是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就在刚刚过去的期中考试中,我们身边是否存在这样一些同学,当你对备考产生厌烦时,想放弃时他们正如饥似渴争分夺秒的在奋斗着;当你觉得值日班长苦、值日班长累时,他们却默默无声、一丝不苟付出着;当你考完试还在浮躁的讨论着已定格的成绩时,他们正在总结着考试的经验和教训,目标意识和体系构建的漏洞,沉淀内化着自己。他们这种奋斗精神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但学习,不应止步于认识,我们需要将其付于实践,需要我们去总结反思,在总结反思中感悟升华,实践成长。
三、弘扬“偶像”文化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这些是无数个像黄继光、董存瑞一样的民族英雄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如今的和谐社会,是无数个像袁隆平一样的科学家为祖国默默贡献才有了“超级杂交水稻”,是无数个像中国女排一样的体育健儿们向我们诠释了爱国主义精神,也是无数个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激励我们不断进步。他们应当是我们心中最美的“偶像”,这样的偶像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崇拜的。诚然,我们崇拜偶像是无可厚非的,这是我们的一种追求与理想,是一种正常的文化现象。文化是制度,道德之源。我们的班级文化就是集中体现。我们可以评选一日常规的榜样,激情早读的榜样,利用外墙展出我们学习的榜样。营造偶像文化氛围让我们的偶像鞭策自己不断向上,这种偶像的信仰促使不自信的我们课堂上敢于起立积极回答问题,大胆质疑。当你在校园里看到一片垃圾因为想起偶像所以你主动捡起来。在运动场上本想放弃的你因为偶像不放弃的力量,你奋力冲向终点。偶像作为一种前进的信仰,从而促进我们的成长。那么就让“榜样”精神存留于我们学习生活中,让偶像引领我们成长!
最后祝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同学们积极向上,健康成长。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