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育法治信仰,争做良好公民——高一年级组织国家宪法日活动课程
- 发布人: 发布日期:2016-12-04
【快讯】12月3日,高一年级组织了主题为“培育法治信仰,争做良好公民”的国家宪法日活动课程。
年级领导和体育老师通力合作,为同学们的安全保驾护航
同学们在认真记录素材
这个是啥
打架的成本好高啊!
同学们在班级主题论坛上进行交流
首席导师进行引领
培育法治信仰,争做良好公民
——2016年国家宪法日活动课程
一、课程目标
1.切实增强宪法意识,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深刻理解“依法治国”策略。
2.学习宪法,使宪法精神深入人心,以宪法精神凝心聚力。
3.敬畏规则,培养良好的公民素养,当好公民,勤奋学习,健康成长。
二、课程参加对象及时间
1.参加对象:高一
2.实施时间:2016年12月3日
三、课程组织
课程组委会:
组 长:李智国
副组长:李果生 夏志强 赵滨 王洪喜 各位首席导师
四、课程内容及实施方案
(一)课程背景
2014年11月1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决定明确,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在去年首个国家宪法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我国宪法是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好宪法,是我们国家和人民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法制保证。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要以设立国家宪法日为契机,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切实增强宪法意识,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更好发挥宪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重大作用。
设立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宪法所确立的国家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基本原 则、活动准则,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将有助于教育引导各级组织和全体公民牢固树立宪法意识、增强宪法观念,自觉履行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的职责。
(二)课程实施
为进一步增强、培养同学们强烈的宪法意识、法律意识,培养良好的公民素养,在今年的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学生会倡议、组织以下系列活动,望同学们积极参加。
1.参观“滨城区法治文化公园”
2016年12月3日下午,组织高一同学,参观滨城区法治文化公园。学习宪法、法律,现场进行一次法治文化教育活动。
活动流程:
(1)3:45下课所有高一学生穿好校服到教学楼下集合,在教学楼南侧站好队伍。
(2)4点集合完毕,每位首席导师站在队伍的前列。由李智国主任讲话。(待定)讲话结束后准时出发。
(3)从北门出发,每班三列,跟着队伍走,首席导师在队伍两侧,提醒各位同学紧凑跟上。
(4)路线:从北门出校沿黄河十五路南侧人行道行至渤海二路,沿渤海二路东侧人行道向南行进;到法治公园后,过马路到法制公园北门;穿过法制公园,沿渤海二路西侧人行道向南行进,沿黄河十四路向东,至白鹭湖,参观白鹭湖后原路返回;沿黄河十四路回校,从南门入校,到达综合楼前集合。
(5)预备工作,李果生负责中午之前转一圈路线。提前预测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
(6)各班首席导师做好发动,学分引领,没有特殊情况不要请假。参加并全程走下来记1个学分,在行进过程中如有违纪,不听从指挥等可由纪检部、评价部扣除相应学分。
2.组织“培育法治信仰,争做良好公民”班级主题论坛
2016年12月3日晚最后一节自习时间9:00开始,各班首席导师组织本班全体同学落实课程。
学习普法教育知识,交流普法学习感悟,培育学生法治信仰。
参考主题
①国家设立宪法日的目的和意义
②培育法治信仰对于家国情怀的作用
③敬畏规则与自由发展
④良好公民素养、我校基础素养评价与个人未来发展的关系
⑤怎样当一个好公民
(2)具体要求:
①先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讨论,然后每个小组推选1人在班级主题论坛上交流。
②班级成立评委评比,成绩纳入班级小组晋级评价。
③黑板上要板书:“培育法治信仰,争做良好公民”班级主题论坛
④年级组成课程指导团队进行观摩指导。
滨州行知中学高一年级
2016年12月2日